26独中代表参与尊孔教师研习营

共同探讨独中教育前景
 
报导:陆素芬、许雪玲

【尊孔讯】本校2004年度第一次教师研习营于6月2日、3日举行,参与该项研习营的除了本校60余名教师外,西马各独中亦热烈响应参与,130余名来自共有26所独中的代表人出席。其中18所独中校长亲临参与其盛,共同探讨当前民族教育的前景及教育改革的战略战术课题。

本校邀请各独中代表出席研习的目的是希望与各校分享资源,使全国独中在推行教改的道路上,得以集思广益,并期望将来能进一步建立策略联盟。

研习营的活动内容包括六场讲座、户外活动教学分享以及电脑教学网路系统培训。其中三场讲座由雪隆董联会主催、本校承办。董联会配合50周年庆典,特邀重庆师大文学与新闻学毛宇副教授主讲《世界母语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国母语教育》、《实施学生主体性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》;重庆师大文学与新闻学陈发明副教授主讲《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》,以及新加坡共和学院院长刘德成教授主讲的《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法--满足学生变动中的需求》。

另两场讲座的主讲者为“非静书房”成人教育专业讲师张瀞文老师。她以轻松的方式,带出两个课题《超越式阅读与共读》《绘本的主题与实际技巧示范》。

为使各独中代表了解本校的教改概况,本校英文科及历史科主任及教师亦在会上分享户外教学活动经验,资讯主任则为与会者进行电脑教学网络系统培训。

本校董事长邹寿汉、副董事长兼教育咨询委员会主任骆清忠、董事总务兼家教协会理事吕柏利、副董事长兼雪隆尊孔学校校友会主席刘庆祺、董事财政兼家教协会副会长叶顺志、董事兼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沈象扬、董事沈德和、家教协会为尽地主之谊,分别款待参与者两天课程的早餐、午餐及晚餐。



主讲者:陈发明副教授 题目:孔子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

正值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展开的当儿,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念以使它能与时代紧密交融是必要的。陈发明副教授指出,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以“教育四大支柱”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理念不谋而合。

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的共同点,在于主张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。在待人处事方面,孔子强调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、“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”;同时亦强调大雅君子要“雅则通”,不为时、地所限,如此才能适应周遭变换的环境。这些理论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“学会认知”、“学会做事”、“学会共同生活”、“学会生存”是相吻合的。

主讲者:张静文硕士 讲题:《转化学习与超越阅读》

所谓的“转化学习”是指学习中产生改变的历程,是一种再建构的历程。在阅读过程中,可能先经历初阶的拷贝式阅读,进而发生从属式阅读,再进入超越式阅读。所谓“超越式阅读”是一种建构式的认识观,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穿越作者的诠释,尝试看见作者所见世界的原貌,参考作者的理解与观点,但不直接接受他的观点(进行反思),在辨证与思维中,建立出自己的诠释(转化学习)。

超越式阅读时的思维操作方式是:首先,读者尝试将文本与自己的经验连结,进而与书中的人物角色或作者进行对话,甚至挑战作者的预设立场,最终创造出自己的文本。

因此,阅读就不再是拿起一本书来读而已,阅读亦能改变许多人的生命。学生的生存能力亦有鉴于其阅读能力,而阅读能力也能衍生为其终身学习的能力。故阅读能力并非只涉入语文能力,最重要的是在于阅读时所启动的反思与观点转化历程。

主讲者:刘得成教授 讲题:《以问题为纽带教学法--满足学生变动中的需求》

“以问题为纽带教学法”,英文简称PBL(Problem Based Learning),即在教学过程中不以传统的导师传道、授业为目的,而以学生为中心,再以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,从中发现新知识,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亲自探索与研究问题的能力。 以新加坡共和学院为例,PBL教学法的进行方式始于“每日一问题”,再以分组(一班25人,每一组5人)讨论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。

学院的讲师扮演着协调者(facilitator)的角色,除了抛出问题,还得与学生会面,了解他们在探索问题上的进展及其所面对的难题,并适时给予引导,协助学生展开他们的学习与探索历程。在第三次会面时,学生将发表他们的解决方案及观察其他组别如何解决问题,协调者则视学生们的讨论成果与发表内容给予评价。

PBL教学法所培育的学生将具有完整的及综合性的知识、解决问题的技巧及能力、自动且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及兼具社交的能力。

主讲者:毛宇副教授 讲题:《世界母语教育趋势和中国母语教育》

世界各国对于母语教学的共识不外于培养有教养与负责任的公民,帮助学生形成国家的观念及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,世界各国开始追求高质量的母语水平,且强调母语学习必须与不同领域的内容相结合。

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的熏陶洗礼,这是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区别。在中国,母语教育单独设科已有百年的历史,近20余年则是语文学科发展的重要时期。从其发展历程来看,母语教育都是综合性的,德育、智育和美育皆是本学科的教学目的。母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,还包括传承民族文化。当学生具有语言交际能力,就能从母语中了解民族文化及其特质,从而认识社会、自然以及自己的人生。

故语文课程的设计应植根于现实,由专制走向民主,由封闭走向开放,由专家走向教师,由学科走向学生,且须不断更新发展,以满足时代需求与个性成长要求。

主讲者:毛宇副教授 讲题:《实施学生主体教育--逐进学生全面发展》

在教学中,学生主体性的弘扬是教师教育生命的一种全新的体验。所谓的“主体性”即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、能动性及创造性,教师经由实施主体性教育而使学生的“三性”得以发挥。

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弘扬问题,首先必须变革封闭式的教学观念,重构师生共同参与及开发课堂教学的模式与课程。在注重发挥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,教师应重视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,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,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,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。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,且将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,并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,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